每年10月到次年3月,都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,它所引发的疾病叫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,俗称“冬季呕吐病”。 更准确地说,它的症状应该是“上吐又下泻”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预防诺如病毒!
一、概述
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,具有发病急、传播速度快、涉及范围广等特点,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。诺如病毒感染性强,以肠道传播为主,可通过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物品、空气等传播,常在社区、学校、餐馆、医院、托儿所、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。
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,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。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,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,极易造成反复感染。
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,全年均可发生感染,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,寒冷季节呈现高发。
二、临床症状
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胃肠炎,具有发病急、传播速度快、涉及范围广等特点。胃肠炎的症状是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,部分人主诉有头痛、发热、寒战、肌肉疼痛。症状通常持续1-2天。普遍感到病情严重,一日多次剧烈呕吐。症状一般摄入病毒后24-48小时出现,但是暴露后12小时也可能出现症状。没有证据表明感染者能成为长期病毒携带者,但是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检出病毒。
三、传播途径
诺如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,传染性强。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,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:
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;
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,然后手接触到口;
直接接触到感染者(如照顾病人,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)。
食物和饮料很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,因为病毒很小,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。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、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,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。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,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,就能引起疾病。
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。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。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。
四、治疗方法
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,以对症治疗为主,病程一般为2~3天,恢复后无后遗症。然而不能喝足够多水来补充呕吐、腹泻丢失的水分,可能出现脱水,需要特殊的医学观察的人包括儿童、年老者和不能自理的所有年龄段人。
五、患病期间居家隔离
患者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,检测呈诺如病毒阳性但无感染性腹泻症状的隐性感染者,也需居家隔离3天。患者勤洗手,保持手卫生,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,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。
六、病人呕吐物、粪便如何消毒?
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,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有效。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。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,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,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,用纱布、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/L~10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,小心清除干净。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,或至含有效氯5000mg/L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后处理。厕所马桶可倒入足量的5000mg/L~10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,作用30min以上。清洁中使用的拖把、抹布等工具,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/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,才可再次使用。集体单位打扫厕所和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,避免造成传播。
七、预防措施
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是把好“病从口入”这一关,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1、保护环境卫生。不乱扔垃圾,不随地大小便,对病人的呕吐物及粪便要及时消毒处理,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;被污染衣物应该用肥皂水彻底清洗;
2、注意饮食卫生,以免“病从口入”:
A、不吃不洁净的食物、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,如:烧烤、串串香、凉面等,发霉、变质、过期的食物、苍蝇叮爬的食物都不能吃;
B、不带零食到学校;
C、饭前、便后要把双手洗干净;
D、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才食用。(生吃瓜果要洗烫、削皮,不吃生的或半生熟的食物,禁止生吃贝类等水产品)。
E、餐具要经常消毒,不与别人共用餐具,提倡使用“公筷”。
3、注意饮水卫生。喝开水,不喝生水,不与别人共用水杯。
4、讲究个人卫生。养成饭前、便后洗手的习惯。(做到:勤洗手、勤剪指甲、勤洗澡、勤换衣服、勤洗发、自带水杯和纸巾、不随地吐痰,不随地大小便。)
5、提高身体素质。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注意营养均衡,增强体质。
6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。若出现了身体不适(特别是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),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,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。
7、学校发生多名学生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应及时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告。(供稿 水青云)